找到相关内容122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东晋庐山慧远大师与中国佛教之奠基

    如来出世之本怀,了含识生死之大事。若非大权示现,其孰能预于此!”——这的确是对慧远大师弘教贡献的精到表达,大师正是因坚信法性常住之理而有导归极乐之行的。   《大乘大义》(即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...” 的真实性而言,《大乘大义》第十八“次问住寿义并答”中谈观想之佛的实在性时说:“《般舟经》云:有三事得定,一谓持戒无犯,二谓大功德,三谓佛威神。问:佛威神,为是定中之佛,外来之佛?若是定中之佛,...

    李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986297.html
  • 庐山慧远的禅观

    的净土宗推尊为初祖,二是他曾与早期来华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(Kuma^raji^va ,344AD-413AD,一说350AD-409AD)有过精采的对话,并被后人辑录为《大乘大义》,而弘传于世。  ...论的。  1.“念佛”为先  慧远实际所修习的禅法,主要是所依的经典是强调诸三昧中,以“念佛”为先的《般舟三昧经》。有关这一点的资料,可以在《大乘大义》第十一问念佛三昧,及其在《梁传》的本传,或其...

    李幸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2859789.html
  • 《三国两晋南北朝》《慧远》佛经的翻译、搜集与流通

    ”五种优点,对之倾倒备至。后来传闻罗什亟于回国,慧远又致书劝勉,并提出问题数十条,请为批释。罗什一一答复,今存十八,即《大乘大义》。书中讨论的问题很多,着重在三个方面:一是“法身”问题,二是“色法...》的提要,后者是犊子系贤胄部的著作,和大乘般若学派的性空说存在不少分歧。经过慧远的提倡,毗昙学盛于江南。隆安元年(397)提婆东游京师,参与了《中阿含经》的翻译,又在卫军王珣家讲毗昙,王珣弟王僧弥听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749537.html
  • 送别诗中的禅意

    如是处处更乐觉想思爱,亦复如是。诸贤,众生实有六界,爱地界,水火风空识界,彼异分散,不得相应,别离不会、不撮、不习、不和合为苦,是名爱别离。”《大乘大义》卷三云:“何者是其爱别离苦?所别有二,一内二外...  其二是由离别而感悟人生的空幻无常。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宣扬人生的虚幻不实,大乘般若学说更将这一思想发挥到了极致。如《般若经》云:“解了诸法如幻、如焰、如水中月、如虚空、如响、如踺阔婆城、如梦,如影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768077.html
  • 庐山慧远的涅槃观

    middot;遗文篇,三四七页。   《广弘明集》卷三,大正藏五二,三五一b。   10木村英一编《慧远研究》·遗文篇,一六五-一六九页。   《大乘大义》(鸠摩罗什法师大义)卷中“次问念佛三昧并答”,   大正藏四五,一三四b-一三五a。   11《大乘大义》卷上,大正藏四五,一二二c。   12木村英一编《慧远研究》·...

    香川孝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449556.html
  • 论庐山慧远法师的念佛禅观

    ”,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,慧远法师为此曾与鸠摩罗什有过热烈讨论,这些问答后被归纳为十八类,即为《大乘大义》。慧远法师在庐山倡导的念佛禅,依《般舟三昧经》修行,将佛教的禅观与往生西方净土的信仰相结合...问题都是在探讨大乘佛教之深义,由庐山慧远法师提出问题,鸠摩罗什法师针对这些问题,依大乘经中之义作答,因此题为《大乘大义》29。  《大乘大义》共三卷,内容包括十八方面的问答,其中  上卷有:  (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647142.html
  • 论说一切有部“实有”思想对慧远之影响

    智论》所说与他原先所理解的佛法大有不一致之处,加上罗什有意回西域故国[9],于是提出来向罗什请教。罗什一一作了回复。所有这些问答,后人辑成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,又名《大乘大义》,今存。从...从现存的《大乘大义》来看,罗什的回答如是这般,却还是不够详尽、明晰,倘若不具备深厚的学养,断难理解。这也不奇怪,事实上这类问题涉及面太广,又不属于世俗经验的一类,不但有限的文字语言无法完整表述,而且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9.html
  • 试论鸠摩罗什的大乘佛学思想

    以后较为系统地翻译所遵奉的经典,奠定了基础。在长安,罗什曾应姚兴之请著《实相论》二卷,注释《金刚经》、《维摩经》,与庐山慧远应答集有《大乘大义》18。但多已遗失,现存的《维摩经》注释也残缺不全,仅有《大乘大义》较完备,而又是诊释名相之作,难以以偏概全。因此,后人研究罗什的佛学思想,只能依据所译经典内容进行判释类推,再结合罗什弟子们如僧肇等人的著述进行探讨。   关于罗什由小乘转学大乘的经过,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5242532.html
  • 略论慧远的禅智说与审美心理思想

    照见名智,解了称慧,此二各别”。  [5]道宣《广弘明集》卷三十上。  [6]《大乘大义·三辩法身神应》。  [7]《大乘大义·五辩应身相好因缘》。  [8]《大乘大义·次问念佛三昧并答》。  ...俱舍论·分别定品》云:“一切功德皆依静虑。”大乘经典《解深密经》卷三云:“一切声闻及如来等,所有世间及出世间,一切善法,当知皆是此奢摩他、毗婆舍那(S′amathavipas′yaā,止观)所得之果。”...

    张弘(普慧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3157966.html
  • 9月27日(农历八月初六)恭逢庐山慧远大师纪念日

    慧远的著述见于著录的,有《大智度论要略》二十卷,《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》并《罗什答》三卷,《法性论》两卷,《集》十卷。现仅存《问大乘深义》,改名《大乘大义》,其余都已散失。惟《出三藏记集》、《弘明集》、...著作和传记。  庐山净土集(CHM)【[东晋]慧远法师等著 清凉书屋敬辑】 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(3卷)〖东晋 慧远问.罗什答〗  出三藏记集(15卷)〖梁 僧佑撰〗  高僧传(14卷)〖梁 慧皎撰〗“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纪念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9/0616165797.html